您现在的位置: 招生考试网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申论 – 正文
 
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中三种易误导考生的材料
整理自:2exam.com 2009-11-11 14:03:06
文章简介
在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到来之前,国家公务员网专家将就申论考试中容易出现的材料误区,为广大考生指点迷津,帮助大家避开申论材料中的“绊马索”。

 在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到来之前,国家公务员网专家将就申论考试中容易出现的材料误区,为广大考生指点迷津,帮助大家避开申论材料中的“绊马索”。

  话说《三国演义》第九十回这样讲到:“忽然背后一声响亮,延回头视之,夫人仰鞍落马:原来马岱埋伏在此,用绊马索绊倒。”——这一绊马索抓住的是祝融夫人。

  再看《水浒传》第四十八回:“栾廷玉便望荒草之中,跑马入去,秦明不知是计,也追入去。原来祝家庄那等去处,都有人埋伏,见秦明马到,拽起绊马索来,连人和马都绊翻了,发声喊,捉住了秦明。”——这一次厉害了,连大将秦明都给放倒了。

  由此可见,“绊马索”这个东西着实厉害,不管你再如何弓马娴熟,一个不小心,照样要翻身落马。实际上,在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科目中,也存在这样的“绊马索”,而且就出在一向为考生所忽视的给定材料之中。这些“绊马索”的存在,使得无论理论多么充实、技巧多么全面的考生,一旦疏于防范,都会“翻身落马”,落得失分惨败的下场。因此国家公务员网专家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注意申论中的这些“绊马索”。

  那么,到底存在什么样的“绊马索”呢?

  我认为,一共有三。

  一者,为观点错误的材料。

  公务员考试选拔的是政府工作人员,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其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根据大量的材料,辨析正误,选择合理合适的意见。而申论考试正是对这种工作内容的模拟——命题人会在申论的给定材料中列举大量的材料,其中有观点可取的材料,自然也有观点不可取的材料。这种材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9年国考申论科目中的最后一则材料:

  11.今年9月胡锦涛同志前往河南考察后,网上有作者发表了一篇谈粮价的文章。其中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要鼓励粮食生产,基本的政策取向是提高粮价和补贴,降低农资成本。但种粮补贴受制于财政状况,不可能无限扩大。所以,粮价才是粮食政策的关键。对于增加农民收入而言,粮价上涨比增加补贴要实惠有效。按2007年的粮食产量,中央财政1028亿元的种粮补贴摊到每公斤上为0.2元。也就是说,粮价每公斤再上涨两毛,农民兄弟就能把从中央财政获得的种粮补贴挣回来。这两毛钱的涨幅,按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75.92公斤粮食来算,人均支出仅增加15.2元。如果每公斤涨五毛呢,那么就可以增加农民收入2570亿元,而这换成财政补贴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实现。因此,只要粮价上去了,农资价格涨一点没关系,补贴低一点也没关系。

  我们现在之所以不敢大幅提高粮价,是担忧粮价上涨影响低收入人群,其实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因为农民基本上不需要买粮,完全可以种粮来满足自己吃的需要。因此,真正受粮价上涨影响的是城镇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中的低收入者。但这种影响完全可以通过补贴来避免,而且这种补贴,要远比种粮补贴少。我们可以测算一下,2006年城镇居民低收入户的人均粮食消费为78公斤,按占城镇人口比例20%计,为1l541万人。假设粮食价格每公斤上涨0.2元,那么低收入人群每人增加粮食消费为15.6元,如果这部分钱全部由财政来补贴,仅需18亿元,远远低于1028亿元的种粮补贴。即使财政给所有国人都补贴,上涨0.2元,也仅需支出200亿元,还是要比种粮补贴节约。

  粮价上涨的受损者,一是政府。因补贴低收入人群而支付财政资金,但前面算过,规模不大,政府完全可以承受:另外的受损者则是城镇居民中的中、高收入人群。但这部分支出对他们的消费总支出来讲并不大,相信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农村支持城市那么多年了,现在确实该城市反哺农村了,提高粮价其实是效应最直接的一个反哺政策。

  因此,在当前的政策框架中,提高粮价是关键之策、点睛之笔。

  本则材料提出的根本观点是“提高粮价可以解决粮食问题”,然而从这个材料来看,无论是第一则材料所说的:“总书记表示一定把这些意见带回去。他指出,发展粮食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还是第九则材料提出的要平抑粮食价格,都表明“提高粮价”显然并非良策。

  考生在面对这类材料时,常常会把错误的观点也当成答案的要点之一写进答案之中,造成错答的严重后果。

  二者,为绝对性材料。

  所谓绝对性材料,通常是以某个权威部门或权威人士为主体,阐述某些过于绝对的观点或建议。如2009年北京(应届)申论科目的材料5:

  2006年8月8日,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制定了《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提出以下行动计划:一是征集制定旅游行为规范;二是加强旅游行为规范宣传教育;三是广泛开展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实践活动;四是建立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长效机制;五是总部经验表彰先进。

  而该试卷的申论要求3为:

  请你根据给定材料,针对我国部分公民存在的旅游不文明行为问题,给旅游主管部门写一份建议。(20分)

  要求: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400字。

  部分考生光看到了“国家旅游局”制定的“计划”,以为按照材料中提供的五点作答一定靠谱,孰不知申论的作答与高考的文章阅读有天壤之别,并非材料怎么说,就要怎么答。

  考生在面对这类材料时,常常会照搬照抄,无视其他材料的提示,造成答案要点的遗漏。

  三者,为针锋相对的材料。

  先来看2009年广东省申论考试的材料5:

  H市地铁施工工地发生塌陷事故后,围绕事故责任的归属问题,施工方中X集团和业主方H市地铁集团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这场争论发生在施工方中X集团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XX和业主方H市地铁集团之间。11月17日,施工方地铁一号线汀湖线部项目部首次向媒体通报时,采用了王院士的观点,将事故原因归结为特殊土质造成的,并认为这属于突变情况,之前没有预料到。

  塌陷后第二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赵铁锤先后赶到事故现场,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两位副总理李克强、张德江的分别批示,更是让大家感到此事的重量。11月16日,在召开的地铁工地塌陷事故第一个专题会议上,H市委领导对外宣布,“在信息发布上,必须承诺公开、透明、实事求是,不瞒报、不漏报失踪、伤亡人数,......市委、市政府绝不允许出现瞒报、漏报或‘私下处理’等现象”,施工方认为,地铁设计存在严重缺陷,施工单位按图施工,无明显失误。而H市地铁集团认为,设计尤其适用于地质条件恶劣的地区。王院士随后接受中央电视台电话采访时,称“拍脑袋”、“图便宜”、“赶工期”、“领导意见替代科学决策”等因素是导致H市地铁工地事故的原因所在。王院士解释说,江南的地质比较差。按照地铁施工惯例,设计的时候一般要求是封闭的,像H市地铁这种开放式明挖的办法,最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一旦发生地陷,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塌就一大片。更可怕的是,在湘湖站附近还有湖、河流和主干道,完全不具备开放施工的条件。从这次塌陷的工地设计图分析,仅有0、8米的防水墙,在本该放横撑的地方只加了块钢板,显然没考虑到开放施工和通行等问题。如果设计时考虑这些问题的话,就必须要设计挡土墙,挡土墙起码得1、5米到2米厚,同时还须每隔三四米打一个桩。先做桩,桩上再做挡土墙,而且连续墙后面要有水平的腰梁,每隔3 米还要有很多横撑,连续墙6米一个接头。设计上的先天不足、长期下雨、再加上下水管渗漏,造成了一个滑动面。这个滑动面在四车道的压力下,往塌陷处挤压,由于设计的是防水墙而非挡土墙,最后才发生了管涌现象。王院士总结说,如果没水,下雨小点,还能碰大运。但现在有动荷载的情况下,迟早会出问题。

  业主方对上述说法予以坚决反驳。在一份公开的材料中,业主方反驳说,相关方案均通过国内知名专家的现场踏勘和深入论证,决不是“随便”的方案。业主方称,采用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的明挖法,其最大的特点是围护结构施工容易、工艺成熟、支护刚度大,尤其适用于地质环境条件恶劣的地区。并举例说,类似的办法在上海、广州建设地铁时也取得过成功。明挖法对环境的适应性是较强的。可有效避免城市中心区域的“大拆大建”。

  11月19日,王院士再度面对公众,他为了表示自己的客观,分析了施工方存在的问题。“业主方有些技术方面不懂,也不能怨他们。作为施工方,在没把严重性说清楚的情况下仍坚持是不对的,且施工方的施工流程也有问题,开挖一段15米左右,就要马上做底板。可惜的是为了赶工期,底板没及时做。但即使设方有问题,只要有经验,也能避免。”王院士举例说,他在南京曾有过成功的经验,当时是在开挖的时候,一次只做10米,并不断加固底板,最终令工程得以顺利完成。另外,地铁施工特别要注意人少上,要机械化挖土,并随时注意观测,而这次出现事故的施工工地开挖得面积大、人也多,开挖六十多米,七十多人在下面,这样的情况,最终死了21人,已算不幸中的万幸。

  争吵进一步升级。H市地铁集团承认,选择明挖法是因为其造价相对经济。采用暗挖法的成本造价要贵30%,且工期也要慢近一半。王院士认为,除了经济原因,赶工期也是悲剧发生的罪魁之一。

  “又想赶工期,又想成长低,就是因为你考虑省钱,这样要防止事故也难。”王院士称。不合理工期、不合理造价的问题在全国很普遍,业内所有的人都知道,业主总是不断压价,而且选最低标。他举例说,像盾构区间的成本,现在3万元每米都有点补够,但H市一些地方甚至不到3万元每米,而在广州4.5万元就比较合理。地铁每公里最少也要在5亿元以上,其中机电设备,不能超过2亿元,土建不能少于3亿元。这个价钱还是10年前的,现在物价上涨,价钱还要更高。

  王院士认为,施工单位有时也很无奈,他们不单是责任人,有时也是受害者。依照惯例,整个施工应以施工单位为主题,施工单位所提的方案和建议应在建设方主持下由施工方、监理方参加,并补充完善,最后必须由施工单位认可。因为施工单位懂行且长期在现场,最了解情况。但此次H市的做法,恰恰与之相反,是“外行领导内行”。

  据施工方中×集团介绍,本来合同是3年建成,后来改为2年。结果由于拆迁遇到麻烦,进场施工时间又施了半年,实际就是一年半。在此情况下,施工方只能加快进度。而低价的结果,找农民工或者包出去,都成了“正常”的选择。

  H市地铁集团针锋相对,否认了相关指责。他们认为自己的工期安排科学合理,地铁1号线工期为5年,计划用3年时间洞通,两年时间轨通、电通、车通。虽然湘湖车站的长度较一般地铁车站长,但只要施工组织合理,24个月左右完成施工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对于造价,H市地铁集团则澄清说,地铁1号线是一条既有地下,又有高架和地面线,且以明挖为主的线路,22公里中,有6.2公里的高架线和0.5公里的地面线,而高架线的造价一般每公里仅2亿~2.5亿元。因此,杭州地铁2号线每公里约4.6亿元的造价是比较适宜的,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及初步设计审查也肯定了这一经济指标,而且工程费用是由施工单位自主报价,不存在压低费用问题。

  本则材料中施工方中X集团和业主方H市地铁集团各执一词,观点针锋相对,考生常常搞不清楚到底哪方的观点才是正确,才是可取的。最终导致思维的混乱。

  那么,到底怎么样才能避开这么考场上的“绊马索”,成功到达成功的终点呢?国家公务员网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一定要通观全文,有大局意识。


  申论的给定材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没有任何一则材料是脱离这个整体存在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无论是申论材料的阅读还是申论的作答,都不能脱离整个材料,要仔细把握住材料的整体脉络和中心观点。对于观点错误的材料、过于绝对的材料、针锋相对的材料,只要从材料整体去把握,自然能辨别正误、合理补充、找出倾向。


  第二、一定要结合题目,先读题后看材料。


  以2009年国考的材料11为例,虽然它是一则观点错误的材料,但考生如果在阅读材料之前先读了申论要求,就会发现实际上题目(二.2)正是针对这则材料设计问题的:

  “给定资料11”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对策,认为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之策,不必担忧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他的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400字

  只要读过题目就会对这则材料产生怀疑,不会再“死心塌地”的相信它了。

  最后,国家公务员网专家希望各位考生在实际的备考过程中,多思考多总结,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实现各位的“公务员之梦”。

 

 
 

相关文章
2010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发放消费券扩大内需  群体性事件频发背后的政府角色
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谈网络暴力  201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冲刺卷及答案村官与新农村建设
2010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两会精神热点解读  2010年国考申论技巧点拨四:情况综述类概括
申论技巧点拨五:提出对策的方法  2010公务员申论技巧点拨七:写作技巧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国家211工程高校重点学科名单
    ·国家985工程高校名单及重点学科
    ·2009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哲学20强
    ·2009中国大学医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文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农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历史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理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教育学60强
    ·2009中国大学管理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工学100强
    ·2009年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高校名单
    ·全国重点大学名单
    ·西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陕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甘肃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青海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宁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新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北京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天津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河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吉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内蒙古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山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辽宁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
    ·上海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江苏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安徽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福建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江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山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河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湖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湖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广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广西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名
    ·海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重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名
    ·四川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贵州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云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2009年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的试
    ·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新增教育部控制高职高
    ·山西省2009年高职高专新增、改造、撤销专
    ·江苏民办高校名单
    ·上海市民办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名单
    ·吉林省民办高校名单
    ·辽宁省民办高校名单
    ·内蒙古民办高校名单
    ·山西省民办高校名单
    ·河北地区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全国各地民办普通高校名单
    ·军事院校(对地方招生)排名榜前十名
    ·普通高校农业类院校名单网址
    ·普通高校政法类院校名单网址
    ·医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电子信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财经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师范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报省级<独立学院五年过
    ·中国校友会网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汇总
    ·2009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
    ·2009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
    ·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